摘要:刀具的磨損和耐用度關系到切削加工的效率、質量和成本。本文從磨料磨損、冷焊磨損、擴散磨損、氧化磨損及熱電磨損五個方面,分析它們對不同材料刀具產生磨損的原因。
刀具在切削過程中將逐漸產生磨損,當刀具磨損達到一定程度時,可以明顯地發現切削力加大,切削溫度上升,切屑顏色改變,甚至產生振動。同時,工件尺寸也可能超出公差范圍,已加工表面質量也明顯惡化。刀具的磨損和耐用度關系到切削加工的效率、質量和成本,因此它是切削加工中極為重要的問題之一。
在切削過程中,前刀面、后刀面經常與切屑、工件接觸,在接觸區里發生著強烈的摩擦,同時,在接觸區里又有很高的溫度和壓力。因此,前刀面和后刀面隨著切削的進行都會逐漸產生磨損。切削過程中的刀具磨損具有下列特點:刀具與切屑、工件間的接觸表面經常是新鮮表面;接觸壓力非常大,有時超過被切削材料的屈服強度;接觸表面的溫度很高,對于硬質合金刀具可達800~1000℃,對于高速刀具可達300~600℃。在上述條件下工作,刀具磨損經常是機械的、熱的、化學的三種形式的綜合作用結果,可以產生以下幾種磨損形式。
一、磨料磨損
切屑、工件的硬度雖然低于刀具的硬度,但它們當中經常含有一些硬度極高的微小的硬質點,可在刀具表面刻劃出溝紋,這就是磨料磨損。硬質點有碳化物(如Fe3C、TiC、VC)、氮化物(如TiN、Si3N4)、氧化物(如SiO2、Al2O3)和金屬間化合物等。切削中的Ti(N、C)顆粒在刀具上起了耕犁作用。除了前刀面會有磨料磨損的現象,在后刀面上,同樣可以發現有由于磨料磨損而產生的的溝紋。磨料磨損在各種切削速度下都存在,但對低速切削的刀具(如拉刀、扳牙等),磨料是磨損的主要原因。這是由于低速切削時,切削溫度比較低,其他原因產生的磨損并不顯著,因而不是主要的。高速鋼刀具的硬度和耐磨度低于硬質合金、陶瓷等,故其磨料磨損所占的比重較大。
二、冷焊磨損
切削時,切屑、工件與前、后刀面之間,存在很大的壓力和強烈的摩擦,因而它們之間會發生冷焊。由于摩擦面之間有相對的運動,冷焊結將產生破裂被一方帶走,從而造成冷焊磨損。
一般來說,工件材料或切屑的硬度較刀具材料的硬度低,冷焊結的破裂往往發生在工件或切屑這方。但由于交變能力、接觸疲勞、熱應力以及刀具表層結構缺陷等原因,冷焊結的破裂也可能發生在刀具這一方,刀具材料的顆粒被切屑或工件帶走,從而造成刀具磨損。
冷焊磨損一般在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下比較嚴重。研究表明:脆性金屬比塑性金屬的抗冷焊能力強;相同的金屬或晶格類型、晶格間距、電子密度、電化學性質相近的金屬冷焊傾向小;金屬化合物比單相固熔體冷焊傾向小;化學元素周期表中B族元素比鐵的冷焊傾向小。
在高速鋼刀具的正常工作速度和硬質合金刀具偏低的工作速度下,正能滿足產生冷焊的條件,故此時冷焊磨損所占的比重較大。提高切削速度后,硬質合金刀具冷焊磨損減輕。
三、擴散磨損
擴散磨損在高溫下產生。切削金屬時,切屑、工件與刀具接觸過程中,雙方的化學元素在固態下相互擴散,改變了原來材料的成分與結構,使刀具材料變得脆弱,從而加劇了刀具的磨損。例如硬質合金切鋼時,從800℃開始,硬質合金中的化學元素迅速地擴散到切屑、工件中去,WC分解為W和C后擴散到鋼中。因切屑、工件都在高速運動,刀具表面和它們的表面在接觸區保持著擴散元素的濃度梯度,從而使擴散現象持續進行。于是,硬質合金表面發生貧碳、貧鎢現象。粘結相CO減少,又使硬質合金中硬質相(WC,TiC)的粘結強度降低。切屑、工件中的Fe則向硬質合金中擴散,擴散到硬質合金中的Fe,將形成新的硬度、高脆性的復合碳化物。所有這些,都使刀具磨損加劇。除刀具、工件材料自身的性質以外,溫度是影響擴散磨損的最主要因素。擴散磨損往往與冷焊磨損、磨料磨損同時產生,此時磨損率很高。高速鋼刀具的工作溫度較低,與切屑、工件之間的擴散作用進行得比較緩慢,故其擴散磨損所占的比重遠小于硬質合金刀具。
四、氧化磨損
當刀削溫度達700~800℃時,空氣中的氧便與硬質合金中的鈷及碳化鎢、碳化鈦等發生氧化作用,產生較軟的氧化物(如Co3O4、CoO、WO3、TiO2等)被切屑或工件擦掉而形成磨損,這稱為氧化磨損。氧化磨損與氧化膜的粘附強度有關,粘附強度越低,則磨損越快;反之則可減輕這種磨損。一般,空氣不易進入刀屑接觸區,氧化磨損最容易在主副刀削刃的工作邊界處形成。
五、熱電磨損
工件、切屑與刀具由于材料不同,切削時在接觸區將產生熱電勢,這種熱電勢有促進擴散的作用而加速刀具磨損。這種在熱電勢的作用下產生的擴散磨損,稱為“熱電磨損”。試驗證明,若在工件、刀具接觸處通以與熱電勢相反的電動勢,可減少熱電磨損。
總之,在不同的工件材料、刀具材料和切削條件下,磨損原因和磨損強度是不同的。對于一定的刀具和工件材料,切削溫度對刀具磨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。切削溫度的高低取決于熱的產生和傳出情況,它受切削用量、工件材料、刀具材料及幾何開